39文学 - 综合其他 - 散文集(真的很正经)在线阅读 - 学文学史有感

学文学史有感

    学文学史有感

    之前很想写一篇文人风骨的文章,后来想了很久,我觉得风骨之其一,要先有骨,然后才风流。风流是物我两忘、逍遥世外,抑或是豪气干云,俊逸出尘,但是这骨头是什么呢?《淮南子》记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黄帝和炎帝东迁时发生战争,炎帝输了,后来炎帝的族人为炎帝报仇,于是有了蚩尤,刑天等等神话,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大约是这些。

    照我对课本的理解,神话是人们语言发展后,生产力,科学认识不到位导致的把自然等风物人神化和人化的过程。那么这些神话,他们体现了一点上古时期人们的精神,那就是叛逆,不被驯服的一种精神。即便撞倒不周山,即便失去头颅依然猛志固常在。从发明创造神话把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归结到一个英雄神的身上了,又体现了劳动分工和阶级分化,但是此时我们知道阶级还没有完全地出现。这个时候人们大抵是无法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的。因为王侯将相还没有出现。

    但是这一点叛逆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不驯服,不服输的精神却流传下来了,一直到《西游记》里的猴子,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未消亡。我们的先民他们曾经是不驯服的,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陈胜的创造,我相信这点叛逆就存在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但是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驯化如此的全方位,从小到大